2013年3月,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八大学会在北京宣布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旨在提升公众对于房颤卒中危害的认知。今年6月6日,是中国第六个“中国房颤日”,主题为“关注心房颤,预防脑卒中”。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于2017年联合启动中国房颤中心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全国申报的房颤中心逾300家,其中171家单位被授予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南京鼓楼医院是建设单位之一。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我国现有房颤人群超过1000万,引发卒中者52万例/年,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中国房颤中心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指出,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20%以上的卒中归因于房颤,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第一年严重致残率高达73%;第一年累计复发率达6.9%。 没有接受规范管理的房颤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个人、家庭和社会。

南京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政副主任、房颤中心主任、房颤中心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徐伟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房颤卒中治疗的现状还远远不能让人满意。首先,由于房颤起病隐匿、无明显症状等特点,导致我国房颤的诊断率极低。在我国,房颤早期诊断率和知晓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患者知晓率仅为40%。其次,临床医生在抗凝治疗中往往低估抗凝获益而高估出血风险,抗凝治疗认知不足。房颤患者抗凝药应用率仅有30%,药物治疗不规范。此外,房颤诊疗新型技术的发展推广也存在区域失衡,基层诊疗水平有限;患者的长期管理和随访不足,长期治疗依从性较低。

2018年6月6日下午,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心律失常团队在门诊钢琴大厅举办了房颤科普义诊活动,旨在通过宣教形式向广大市民朋友们科普房颤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知识,从而提高大众认知,促进全民健康。如何帮助民众正确认识房颤并及时诊疗,是鼓楼医院心内科心律失常团队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同时,该团队在徐伟教授的带领下,积极投身房颤中心建设,把大众科普宣教落到实处,真正惠及大众。
本次房颤科普义诊活动于下午14时正式开始。会场内,从13时开始就不断的迎来老年朋友们,来自该院住院部的病友们,甚至有六合、高淳、溧水的老人乘车两小时专门赶来参加活动。

首先,由该科刘宇医师向各位病友介绍了鼓楼医院心内科的发展历史和技术特色。例如当前使用先进的Carto3系统指导房颤消融;例如2017年该科房颤射频消融联合冷冻消融病例数突破300例等。

接下来,徐伟教授为在场老年朋友科普房颤知识,包括房颤的危险因素、危害后果和治疗方法等。徐伟主任提到,房颤危害极大,可导致心衰和脑卒中两大并发症,提醒大家应像重视恶性肿瘤一样重视房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而且要做到规范化治疗。

在义诊咨询环节,徐伟教授带领心内科心律失常团队,为参与活动的老年朋友们免费进行问诊咨询。同时,还特别邀请了心内科护理团队提供护理咨询、房颤筛查。老年朋友们在引导下有序的进行各类咨询,短短两小时义诊期间共咨询76人次,其中70%以上均为房颤患者。参与活动的老人们纷纷表示鼓楼医院此次活动不仅是一个疾病科普的好平台,更是广大老年朋友们福音。

房颤的大众宣教和管理意义重大,南京鼓楼医院将努力走在前列,不断开拓新思路、创造新方法,让更多的房颤患者得到应有的诊治!


陈诤、马冬辉 |